電磁流量計管內液體未充滿 由於背壓不足或流量傳感器安裝位置不良,致使其測量管內液體未能充滿,故障現象因不充滿程度和流動狀況有不同表現。
若少量氣體在水管管道中呈分層流或波狀流,故障現象表現為誤差增加,即流量測量值與實際值不符;若流動是氣泡流或塞狀流,故障現象除測量值與實際值不符外,還會因氣相瞬間遮蓋電極表面而出現輸出晃動;若水平管道分層流動中流通截面積氣相部分增大,即液體未滿管程度增大,也會出現輸出晃動,若液體未滿管情況較嚴重,以致液面在電極以下,則會出現輸出超滿度現象。
電磁流量計液體中含有固相 液體中含有粉狀、顆粒或纖維等固體,可能產生的故障有;①漿液噪聲;②電極表面玷污;③導電沈積層或絕緣沈積層覆蓋電極或襯里;④襯里被磨損或被沈積物覆蓋,流通截面積縮小。
有可能結晶的液體,電磁流量計應慎用 有些易結晶化工物料在溫度正常的情況下能正常測量,由於輸送流體的導管都有良好的伴熱保溫,在保溫工作時不會結晶,但是電磁流量傳感器的測量管難以實施伴熱保溫,因此,流體流過測量管時易因降溫而引起內壁結上一層固體由於改用其他原理的流量計測量也同樣存在結晶問題,所以在無其他更好方法的情況下,可選用測量管長度非常短的一種“環形”(oring)電磁流量傳感器,並將流量計的上游管道伴熱保溫予以強化。在管道連接方法上,考慮流量傳感器拆裝方便,在一旦結晶時能方便地拆下維護。電極和接地環材質選擇不當引發的問題 因材質與被測介質不匹配而引發故障的電磁流量計與介質接觸的零部件有電極與接地環,匹配失當除耐腐蝕問題外,只要是電極表面效應。表面效應有:①化學反應(表面形成鈍話膜等);②電化學和極化現象(產生電勢);③觸媒作用(電極表面生成氣霧等)。接地環也有這些效應,但影響程度要小一些。
電磁流量計液體電導率超過允許範圍引發的問題 液體導電率若接近下限值也有可能出現晃動現象。因為製造廠儀表規範規定的下限值是在各種使用條件較好狀態下可測出的zui低值,而實際條件不可能都很理想,於是就多次遇到低度蒸餾水或去離子水,其導電率接近電磁流量計規範規定的下限值5,使用時卻出現輸出晃動。通常認為能穩定測量的導電率下限值要高1~2個數量級。
電磁流量計運行前的準備和調試與通常的儀表一樣,電磁流量計在安裝、接線完畢後,正式投入運行之前,應該檢查以下安裝、接線是否正確,儀表是否能正常工作。儀表投入運行前,傳感器須***充滿實際測量介質,通電後在靜止狀態下作零點調整。投入運行後亦要根據介質及使用條件定期停流檢查零點,尤其對易沈澱、易污染電極、含有固體的非清潔介質,在運行初期應多檢查,以獲得經驗,確定正常檢查週期。
電極的絕緣電阻(傳感器空管時,兩電阻對儀表外殼或地地絕緣電阻);勵磁線圈的絕緣電阻(勵磁線圈對儀表外殼或地的絕緣電阻);勵磁線圈的冷電阻值(即勵磁線圈漆包線的銅電阻值);電極的接觸電阻 傳感器內充滿液體,測量電極與接地端之間的電阻值,兩電極的接觸電阻值應大體上相同。
這些數據對運行一段時期後傳感器出現故障的原因分析是很有幫助的。例如,兩電極的接觸電阻變化時,表明電極很可能被沾污了;接觸電阻變大了,可能沾污物是絕緣性沈積物;接觸電阻變小了,可能沾污物是導電性的沈積物;兩電極接觸電阻不對稱了,表明兩電極受污染的程度不一;電極和勵磁線圈的絕緣電阻下降表明傳感器受潮的程度;當絕緣電阻下降到一定程度,將會影響儀表的正常工作。勵磁線圈的冷電阻值是保證勵磁線圈正常的參數。